English

中国篮球———失望与希望交织

1998-01-04 来源:光明日报 新华社记者 徐济成 我有话说

1997年是中国篮球时常令人失望的一年,但也是孕育新希望的一年。运动成绩的下降和新体制的出台,是中国篮球在过去一年中的两件大事。

1997年,在过去十年间基本上被掏空老本的中国篮球金字塔摇摇晃晃,出现了让人痛心的滑坡:中国男、女篮球队在亚洲锦标赛上双双被摈于决赛之外,其中国家男篮更是失去了参加今年世界锦标赛的资格,这是中国从七十年代中期重返亚洲篮坛以来的第一次。如果说男篮的失利属发挥失常,有其偶然性;那么女篮三番五次不敌韩国和日本队,则是其现有实力的真实体现。

1996年中国男、女青年队在国际大赛上也是两手空空,中国篮球的后备力量也已在世界甚至亚洲落伍。仅从运动员的肌肉和力量上看,就知道中国篮球现在的训练水平被人拉下了多大的距离。在悉尼世界青年男篮锦标赛上,面对“如狼似虎”的欧美选手,我们平均每场输50分。在亚洲,我们虽然比韩国队员个儿高,但是身体却不如对手结实,技术更不如对手扎实,亚洲青年锦标赛和世锦赛两次负于韩国队,足以反映实力的差距。

中国篮球今天尝到的苦果,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埋下了种子。中国篮球界十几年没开过全国性的业务研讨会,也没有提出过明确的指导方针和具体要求。在金牌战略的驱使下,各地急功近利地放弃投资大、金牌少的球类项目,各级体校和学校篮球队被纷纷砍掉,那些即使对篮球有兴趣的孩子也被繁重的应试教育“赶”出了球场……此时,中国篮球的血脉渐渐枯竭,培养中国篮球人才的沃土悄然流失。同时,几十年来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竞赛、训练体制和机制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环境。尽管中国篮球凭着惯性造就了一批好队员,并使中国男篮在1994年和1996年分别取得了世界锦标赛和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第八名,中国女篮在1994年获得世界女篮锦标赛的亚军,但这三次历史性的突破,并不能阻止中国篮球的滑坡,而只是把这种滑坡推迟了三年。1997年,中国篮球终于没能再次躲过惩罚。

中国篮球改革在1997年进入了第四个年头。但纵观整个男篮甲级联赛(CBA),根本性的变化依然不大。缺少外籍球员的八一队上赛季终于失去了“战无不胜”的纪录,似乎放慢了步伐,但别人一时仍难以追上八一队。

CBA球队太少,赛季也太短,好球员难以流动,俱乐部则缺乏经营自主权和积极性;此外,球队间水平参差不齐,比赛缺乏对抗性和观赏性,裁判员的观念和水平滞后。这一切都直接影响到CBA的发展速度和经营规模。而另一个曾热闹非凡的男子职业篮球联赛(CMBA),则因为推广商提供资金不到位而被无限期延期。

但去年中国篮坛依然发生了许多声响不大但意义深远的事件:随着国家体委项目管理体制的变革,自主运营的中国篮球管理中心在年底成立,这为中国篮球迈向社会化、产业化、职业化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证;“学者型教练”马跃南第一次给中国女篮配备了专职体能教练和营养师,说明我们的训练思路正在由经验型转向科学型;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的创立,也给我们的后备人才培养开辟出一条新路子;青少年交钱参加各种篮球俱乐部和训练营的培训,表明“中国篮球之树”有望在市场经济的土壤里扎根;大江南北开始流行的“三对三”篮球赛,则表明篮球运动又将重新成为城乡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……这一切都预示和孕育着中国篮球新的希望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